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复旦大学百年校庆庆典酒会上,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还来不及调整时差。她和学生刚刚参加德国乙肝分子生物学会议回国,不少国际同仁热切询问:“闻,乙肝治疗性疫苗临床实验结果何时公布?”
疫苗有着良好前景
17年了!说起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之路,闻玉梅称“两个抗日战争都打完了!”面对乙型肝炎这一“顽敌”,闻玉梅带领复旦医学分子病毒实验室已经打了近20年的“硬仗”。目前,乙肝治疗性疫苗已在国内12家医院完成了近300例临床二期实验,这是这种疫苗首次进入人体临床实验,初步结果显示:应用前景良好!“疫苗距离应用阶段已经不远了,我们还要反过来做些机理研究,破译乙肝病毒的更多奥秘。”闻玉梅说。
最新成果引起关注
与此同时,闻玉梅还积极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寻求福音。复旦大学和南方模式生物研究中心合作培育的“乙肝病毒携带鼠”自2001年以来已稳定繁殖了7代,这些实验动物的学名叫作“新一代持续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转基因小鼠”。科研人员在小鼠的受精卵细胞里植入乙肝病毒基因组,大约20天后出生的转基因小鼠天生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它们代替深受乙肝病毒困扰的人们接受各种科学实验。
目前,我国约有1.2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在求学、就业、社交过程中易受歧视,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科学家们很想知道:在人体内处于潜伏状态的乙肝病毒为什么能制造大量乙肝病毒表面蛋白?这是否会导致肝细胞癌变?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初步研究中从小鼠的肾脏内发现了乙肝病毒抗原——难怪部分乙肝病人会患有肾炎。这一成果,此次在德国会议上引起了关注。
闻玉梅告诉记者,乙肝分子生物学会议1985年首次召开时,大家都以为它不可能每年一届地持续太久。谁知这会一开就是20年,今年出席的人数更是超过了250人。闻玉梅的团队起步较早,他们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C)基因突变,利用乙型肝炎免疫耐受动物模型寻找消除免疫耐受状态之道,探求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机理和对策……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为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界树立了权威,也让人类距离真正降服乙肝病毒的目标越来越近。
对付SARS也有一套
如今,年过古稀的闻玉梅依旧活跃在实验室里。2003年SARS疫情爆发时,闻玉梅明知60岁以上人群患SARS后死亡率高达50%,依然和“得意门生”翟涤一起赴香港、广州疫区。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P3实验室内,他们和国内同仁一起奋战19天,终于获得了数千毫升的活病毒液,为日后制成“灭活SARS病毒免疫预防滴鼻液”立下了头等大功。
目光投向更远未来
降服乙肝病毒,是闻玉梅一辈子的事业。如今,乙肝治疗性疫苗的临床实验已进入攻坚阶段,她的眼光又投向更远的未来:“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找到良药,希望能由我的学生们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