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元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学术思想研讨会于14日至17日在其家乡河北正定举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吴刚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学员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高级专修班暨全国首届李东垣学术思想研讨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杂志社、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主办,肝病医院承办。本届研讨会旨在浓缩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理论与实践精华,突出临床实践经验,弘扬李东垣学术思想,研究中西医治疗脾胃病临床理论,了解和掌握医疗动态,丰富中西医学知识,取得宝贵的诊治经验。
据介绍,李东垣,元代著名医学家,正定人,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创造性的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史上是伟大的创举。其所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广为流传。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认为疾病的形成是由于元气不足,而元气之所以不足是因为脾胃损伤所致。人一旦出生,需要脾胃的滋养才能生存,全身脏腑组织之功能才能正常发挥,人体正常功能才能得以维持。因此,必须重脾胃,这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本论点。
肝病治疗中的重脾胃
本届李东垣学术思想研讨会上,肝病医院院长耿兰书等六名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领域享有崇高声望的专家、教授,重点传授了有关在临床工作中的治疗经验及行之有效的中医传统专方、验方,并将治疗各种肝病的现状和未来做详细介绍与展望。耿兰书教授在本届研讨会上重点阐述了慢性肝病治疗的“重脾胃”:
耿兰书教授在多年治疗肝病的临床中总结到,重视脾胃是慢性肝病治疗中最为突出的特色。肝病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顾护脾胃对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病情预后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在临床上,无论急性或慢性肝炎都有一个肝病及脾的病理过程,肝气郁结或疏泄失常,常常先影响到脾胃气机的升降和脾的运化功能,而产生一系列肝郁脾虚的临床证候,如食欲差、乏力、腹胀、便溏等症状,甚至因脾虚水湿凝聚而发为水臌,湿与热合发为黄疸,这些症状都是肝病及脾引起的病理反映。肝病传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病理过程,有时甚至贯穿疾病的始终,因而健脾法在肝病治疗中应用频率也最高。肝气犯胃方面: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其气以和降为顺。肝气郁结或疏泻失常则使胃的这种和降的功能受到影响,胃气不降则上逆而呕恶、嗳腐,治疗上多以疏肝和胃为主,所以有人称为:“治肝即可以安胃。”
耿兰书教授指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土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机体病情的恢复与恶化;脾居中州,是运化水湿的枢纽,培土以荣木,健脾以利湿,实为慢性肝炎治则的一在关键。肝病对脾胃的影响迅速而持久,主要表现为胁痛、腹胀、纳呆、便溏、乏力等肝郁脾虚证候与胃脘胀满、呃气、呕恶、纳呆等肝胃不和的症状,治疗除疏达肝气外,尚需加参、芪、苓、术、甘草、大枣、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药及苍术、厚朴、陈皮、茯苓、苏梗、白蔻、焦曲、内金等和胃药,“疏肝健脾和胃法”是耿兰书肝病临床最常用之法,他在创制35种院内中药制剂时,每一方剂都考虑到肝与脾胃的关系,时时注意顾护胃气,不同程度地选用上药,如清退黄疸为主的舒清丸中的白术、大枣,治疗肝硬化的通络软坚胶囊中的黄芪、党参、白术,以抑制HBV复制为主的益肝泰胶囊中的白术、炙黄芪,以及降酶为主的酶清丸中的广藿香、山楂、白术等等。同时,耿兰书教授在所创拟的系列特色疗法上,如“复方同步疗法、三联法、两步疗法”中,在主方治疗的基础上,嘱患者配合服用健脾养胃胶囊,或根据具体病情的不同而选用胃舒胶囊、胃宁胶囊等,尤其在严重肝病如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期等,更强调益气健脾、理气和胃贯彻治疗始终,“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胃气存则能受纳运化水谷药液,则挽回生机之尚存,若只知一味攻伐、胃气渐虚,则生机远矣。从而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治疗的不良反应。
现代研究也表明,乙肝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脾健则免疫功能增强,对慢性肝炎免疫力低下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临床观察到黄芪以及常用的补脾益气药物,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故要强调治肝尚须实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