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抗病毒药物的成功研发,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治疗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CHC经抗病毒治疗能够清除丙肝病毒(HCV),获得治愈;而CHB治疗虽然尚不能彻底清除乙肝病毒(HBV),但是可以实现持续病毒抑制,降低肝硬化、肝癌和死亡风险。5月17日,在京召开的“2015中国肝炎高峰论坛”上,多位医学专家通过回顾CHB和CHC治疗历程以及展示两种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最新进展,对现阶段中国CHB和CHC治疗策略进行了探讨。
追求乙肝更高治疗目标
2015年更新版亚太肝病学会乙型肝炎指南(讨论稿),强力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作为无肝硬化初治乙肝患者的一线治疗策略。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表示:“应用PEG-IFN治疗乙肝,具有疗程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停药后持续应答率高、无耐药风险的优势。对于年龄较轻、HBeAg阳性、免疫清除期、希望在有限疗程内停药的患者,可用PEG-IFN治疗。我国的乙型肝炎指南将于今年10月修订发布,应用PEG-IFN治疗乙肝患者仍将会写入该指南。”
研究表明,在治疗CHB方面,核苷(酸)类似物(NA)可短期内快速抑制病毒,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0%~25%,但无法维持HBsAg长期抑制,疗程不确定,有耐药风险;PEG-IFN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NA(30%~35%),48周固定疗程后可维持停药后的持久血清学应答,HBsAg清除率即使在停药后仍可逐步上升。
另外,为获得更佳疗效,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经治患者可以加用或换用PEG-IFN。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等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PEGON研究)证明,与核苷(酸)类似物持续单药治疗相比,HBeAg阳性乙肝患者加用PEG-IFN α-2b治疗48周,可获得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下降>1log IU/mL的效果。谢青教授认为,PEG-IFN优选优化治疗策略可以进一步提高乙肝治疗的获益。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教授则指出:“干扰素在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消失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强调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无肝硬化患者都应该试一试干扰素治疗,但是并非所有的患者都有效,也不能无限期试用,因此我们需要在基线时选择合适患者,在治疗中根据应答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丙肝患者大多无需等待DAA
目前,PEG-IFN+利巴韦林(PR)是我国丙肝的标准治疗方案。我国“十一五”重大专项研究证明,中国初治丙肝患者接受PEG-IFN+利巴韦林(PR)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78.7%,既往复发和无应答患者接受PR的RGT治疗后,SVR率分别为75.9%和58%,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对SV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和91.2%。
“中国丙肝患者中84.1%为IL-28B C/C基因型,对这种联合治疗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率高,特别是采用优化优选治疗方案(RGT)可以进一步提高应答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教授介绍,2015年亚太肝病学会报告显示,PEG-IFN 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国丙肝患者7年随访结束时,仍有超过90%的持续性病毒学应答得到维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教授、上海南京军区临床肝病中心陈教授等在现场讨论时一致表示,鉴于我国短时间内无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上市,我国丙肝患者PR治疗疗效好,而且HC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不良预后,以及DAA与多种临床常用药的相互作用,我国大部分丙肝患者应该立即接受PR治疗,只有PR治疗无效和不能耐受干扰素的患者需要等待DAA的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