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9岁,2002年发现肝部有两个囊肿,没有做特殊治疗。2006年11月我去医院复查,检查报告显示两个肝囊肿在肝左叶,其中最大的一个直径为4.6厘米,边界清楚,囊液透性好,未引出血流,肝内也未见明确性占位。今年2月,在单位体检时发现囊肿最大的已经8 .4厘米。今年以来,我常常感觉腹痛,不知是不是囊肿引起的。此外,我想咨询有没有手术的必要?手术有什么并发症?术后还会再长吗?不手术的话,囊肿会自然萎缩吗?而且,我还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胃炎。
北京谭女士
看到谭女士提供的简单病史和检查资料,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谭女士所患的肝囊肿很明确,局限于左肝,而且5年来囊肿有长大的趋势,近两年更甚。此外,囊肿可能对胃、膈等重要器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迫,引起腹痛等症状。因此,囊肿停止生长或随年龄自然萎缩的可能性很小,建议患者尽快治疗。
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经皮肤穿刺引流最为简单和方便,近期效果好,但是复发率高。如果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控制不理想,这种治疗方法可暂时缓解症状。
开腹行肝囊肿切除的治疗方法疗效彻底,但创伤大。腹腔镜下囊肿壁切除术属微创手术,不需要开腹同样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且安全、疗效肯定,术后6小时即可下床活动,2天后即可出院。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应当将腹腔镜手术作为治疗首选。
多发囊肿性肝病简称多囊肝,形象地讲,就是肝脏中长了许多“ 水泡”。绝大多数为先天性,即因先天发育的某些异常导致了肝囊肿的形成。有家族集中性发病倾向。半数以上患者合并有多囊肾。
诊断多囊肝很容易。对于有经验的超声科医师而言,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接近100%。CT检查则能够更加直观地显示囊肿的大小、数量、分布以及肝脏的形态、大小、肝实质的多少等重要信息。
多囊肝的病理特点可谓千姿百态,临床表现也是千差万别。学术界尚缺乏统一的分型。综合考虑囊肿的大小、形态和数量以及肝囊肿负荷(即所有囊肿的体积总和)对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情况,可把多囊肝分为以下3种类型。
满天星型:此种类型最多见。囊肿不大,但数量甚多,均匀分布于肝实质内,在CT扫描片上观察,犹如晴朗的夜空里那满天的星星。此型的肝囊肿负荷占肝脏体积的比例小,对肝脏功能无大影响,患者也没有临床症状,因此不需特殊治疗。建议患者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超声和CT均可,如囊肿无明显增大或增多,则可继续观察。
孤岛型:囊肿数量不一定多,但却有一个或几个囊肿“鹤立鸡群”,个儿较大,犹如肝脏中的一块孤岛。囊肿较小时常无症状,但当长到一定体积时,可对周围重要器官(如胃、结肠、膈肌等)以及重要组织产生压迫。患者会感觉右上腹胀痛不适,并出现类似胃炎的症状。
一旦出现压迫症状或囊肿持续生长,应考虑及时治疗。治疗方式可选择经皮肤囊肿穿刺引流术,但这一术式的复发率高达75%,对高龄患者较为适宜。开腹行囊肿切除,疗效确定,但创伤较大。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术既有确定的疗效,又能避免过大的创伤,是多数患者的首选。
葡萄型:此型是多囊肝的晚期表现和重症型,通常由满天星型发展而来。病理特点是肝脏内充满了众多大小不一的囊肿,大的直径可达 10厘米以上,一个挨着一个,肝脏失去正常的形态,体积常增大至正常的3倍以上,但是有功能的肝实质却明显减少,甚至是所剩无几。在腹腔镜下或开腹时观察,整个肝脏犹如一串儿硕大的葡萄,只见一个个囊肿,几乎见不到正常的肝脏组织。
葡萄型多囊肝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肝脏体积增大所导致的腹腔占位性效应和对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明显膨隆、纳差等。另一方面是功能性肝实质的锐减、肝脏内结构的受压或破坏所致的肝功能不全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为乏力、腹水、脾脏肿大等。此型的治疗颇为棘手,单纯经皮穿刺引流,犹如隔靴搔痒,无济于事。如果功能性肝实质储量仍较丰富,可考虑在腹腔镜下行囊肿开窗、切除、引流,这一方法可减少囊肿的数量,缓解肝脏内的压力,促进肝脏再生和肝功能恢复。如果功能性肝实质储量已经很少,肝功能几近衰竭,保守治疗多是徒劳,尽早选择肝移植乃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