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超过1.7亿的丙型肝炎(HCV)感染者,每年有300-400万的新感染者,30万人因为丙肝而失去生命。中国的丙肝感染者约3800万,近年来报告病例数比以前有所上升。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输血、使用血制品、以及使用被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
由于初始的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略,但疾病却在不知不觉中持续进展,若不及时诊治,将可能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近日,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主办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论坛”上,与会的权威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加强中国丙肝的防治工作,并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这是我国首次在丙型肝炎领域,由中外学者、全国主要省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领导、医务界管理人员、临床治疗和检验领域专家,汇聚一堂,围绕丙型肝炎在全球和中国的流行现状,各国的防治情况,以及中国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前景与重点进行的高层论坛。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医政司、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相关领导莅临会议指导。
丙肝——需要引起关注的进展性疾病
本次中国丙型肝炎防治论坛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在会上介绍了全球丙型肝炎现状。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丙肝在全球的流行趋势不容乐观,目前全球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占全球人口的3%。每年有超过30余万例可能死于丙肝导致的肝癌。由于很多丙肝病例尚未诊断,这些数字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还会上升.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在题为中国丙肝现状的报告中指出,丙肝在中国的流行也不容忽视。据1992年我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约有380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并且卫生部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统计显示,我国丙型肝炎新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隐匿性特点造成严重后果
丙肝在急性期通常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当它转为慢性后,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可能都没有任何症状。转氨酶检查,仅有1/3的患者临床表现转氨酶低水平增高,1/3的患者转氨酶正常。在我国,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是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1/3,但在医院丙肝患者的就诊比例远远低于乙肝病人。
无明显症状、检测难发现、公众认知低、患者就诊率低等原因都导致丙肝处于被忽视的角落。人们忽视丙肝的存在,丙肝却趁机出手伤人,在不知不觉中给肝脏以致命打击。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后,慢性率和肝硬化率都相当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魏来教授强调,一旦感染丙肝,仅20%感染者自发清除病毒,丙肝没有病毒携带者的概念,有毒就要考虑治疗,并且疾病发展越后期,越难治疗,而且目前没有疫苗预防。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实施丙肝的筛查工作,尽早做出诊断,及早治疗,提高病毒的清除率,改善感染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从而有效降低未来的疾病负担。
当务之急——提高疾病认知
与丙肝的流行情况和带来的危害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众对丙肝普遍缺乏重视。来自UMIT大学公共卫生、医药决策和卫生技术评估学院的Nikolai Mühlberger博士和与会者交流了由欧洲多所著名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联合完成的《欧洲丙肝项目》。该项目指出某些欧洲国家对丙肝的认知非常缺乏。德国90%、波兰98%的丙肝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丙肝病毒。
在我国,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丙型肝炎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一)丙肝认知率低:仅有1%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二)检测率低下:仅有5%的被调查对象进行过丙肝抗体检测。
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导致丙肝认知率低下的几个主要原因是:丙肝起病隐匿,易被忽视;丙肝与乙肝的混淆;大众对疾病危险因素了解不够。迄今丙肝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高达80%被调查者选择“接种疫苗”能够预防丙型肝炎。被调查的有危险因素的人群中,未进行丙型肝炎检测的首要原因是“没有身体不适”。
此外,近三成被调研者认为丙肝无法康复。但是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分会于2004年制定并发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早已明确指出,只要及早采取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丙肝病毒,就可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美国和欧洲丙肝治疗指南上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取代了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成为丙肝治疗标准。在会上庄辉院士指出::“国内外临床试验表明,通过合适的抗病毒治疗,超过六成患者可以康复。”
“如何提高社会对丙肝的正确认知,如何帮助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检出丙肝并及早治疗,这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努力。这是一个医务界、学会、协会、民间组织、政府部门携手才能完成的任重道远的工作。”庄辉院士在会上提出。
多方努力,推进我国丙肝防治工作
1992年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为后续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且开始实施对献血员的丙肝抗体筛查。1998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严格筛选献血员,为切断主要的传染途径作出很大贡献。2004年发布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为丙肝的治疗提供了临床治疗依据。同时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和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联合开展的“中国丙型肝炎指南万里行”继续教育项目覆盖了我国主要城市,逐步夯实了丙肝治疗的医疗基础。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已把丙肝列入门诊大病医保目录,从措施上保障患者得到及时诊疗。会议交流了以北京为例的丙肝防控成功经验。在各方努力下,北京逐步落实包括上述各项在内的防治措施,丙肝抗体阳性率显著降低。
并且,中国丙肝领域专家们参考全球防治经验、立足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中国丙肝防治工作的建议。会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综合专家们意见,指出丙肝防治需要在政府指导和支持下,全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宣教工作,提倡早检测、早治疗,提高高危人群防范意识;建议整合现有防治体系,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进一步强化标准防护概念,巩固完善经血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建议进一步规范现有丙肝患者的治疗,加强并落实丙肝抗体检测的筛查工作,切实提高丙肝诊断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