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了解我国是个乙肝大国,但对于它的兄弟“丙肝”,国人的了解就不多了。而数据显示,我国丙肝的发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丙肝应该受到社会人们的广泛关注与预防,争取在萌芽中就尽早治好丙肝。
全球有1.8亿丙型肝炎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4倍;全球由丙肝相关肝病造成的死亡人数每10年上升一倍。在我国,1992年全国调查发现,全人群的丙肝抗体阳性率水平为3.2%,推算约有病人3800万,近年全国流调结果尚未正式公布,阳性率水平可能因实行无偿献血、严格管理采供血、血液制品等措施而有所下降,但每年法定传染疫情报告系统显示丙肝的发患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报告的丙肝发患者数约12万,是2003年的6倍。
丙肝病毒发现得比较晚,上世纪90年代左右才有丙肝诊断项目。由于症状隐匿,丙肝一般要“隐藏”10-20年后才开始表现出各种症状,这也就是为何近年来才开始有大量的病人被确诊的原因。
而且,在丙肝感染的急性期有症状的病人只占30-40%,其中很多病人仅有些轻微的非特异性、间歇性症状。正因为如此,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这也可能是其检出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作为传染性疾病,丙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也类似,不一样的是:丙肝尚无疫苗可预防,这是因为丙肝病毒的基因变异性较大,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难以应付不断出现的大量新变种。因而,丙肝的预防重点在于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严格筛选献血员,杜绝丙肝病毒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不洁性行为及母婴途径造成的传播,并且要尽早诊断和治疗已感染丙肝的病人,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源。
据统计,初次感染丙肝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16周,平均是6至7周,80%的急性丙肝病人没有症状,大约50-85%的急性病人会进展为慢性丙肝,其中又有大约10-15%的病人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1%至7%会演变成致命的肝癌。由丙肝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和死亡人数正成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