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院长介绍,在他们医院确诊的丙肝患者中,有70%是因为使用血制品(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或在小诊所进行侵入性检查及治疗、文身、文眉、共用针头静脉注射成瘾药品等原因感染的,但另有30%的患者却感染途径不明。“输液器或者针头消毒不严格,特别是一些不正规的牙科小诊所操作不规范,这些医源性途径都可以传播丙肝。除此之外,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如性乱史或与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具(患者家属、寝友等)也会造成丙肝病毒的传播。所有从事与血液接触职业的人,如警察、外科医生、牙医和护士等都属于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在30%感染途径不明的患者中,有些人确实有从事与血液接触的职业史。”唐小平说。
据介绍,虽然丙肝病毒隐匿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3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在检查时几乎无任何异常,或仅仅发现转氨酶(ALT)比正常值略有偏高),但诊断并不困难。只要接受血液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 核糖核酸(HCV RNA)检测,就能明确诊断。唐小平院长强调,只要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是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的。
院长指出,如果丙肝患者获得早期规范抗病毒治疗,绝大部分丙肝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据悉,按照目前的丙肝治疗指南,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年,可以使超过70%的丙肝患者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即病毒清除)。据今年欧洲肝病年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获得持续应答者随访5年,99%(989/997例)的患者丙肝病毒RNA仍持续阴性,被认为彻底治愈。
院长提醒,丙肝不难诊断,而且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又非常好,所以丙肝防治的关键是要尽早发现患者。建议有过输血史(尤其是1995年以前有过输血史的人)、静脉吸毒史、性乱史的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丙肝检查,而且在工作中与血液会有较密切接触的人也必须对丙肝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