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研究表明,甲型肝炎是性传播疾病,其原因是1977 年发现美国旧金山市男性同性恋者中,甲型肝炎的发病率增加了4~10倍。1980年有人对美国西雅图的102例男性同性恋者和57例异性恋者,每月做甲肝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查,分别观察平均61个月和8.9个月。
研究开始时,男性同性恋者甲肝抗体阳性率为30%,异性恋者12%(P值<0.0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观察过程中,甲肝抗体阴性的男性同性恋易感者中,甲型肝炎的年发病率为22%,而甲肝抗体阴性的异性恋易感者中,无一例发病。因此,认为甲肝病毒感染主要与同性恋的口-肛接触有关。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
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区多见于6个月龄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
本病的诊断依据患者有明显的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等前驱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检查ALT、抗-HAV,一般情况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