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人们在感染甲肝病毒后,病毒先存在于消化道中,在短暂的病毒血症期,病毒进入血液白细胞中,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繁殖。于起病前1~2周,病毒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水源或食物严重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多为散发性发病。预防甲肝病毒传播就应阻断甲肝传播途径。
切断甲肝传播途径就要从消化道着手
甲肝病毒潜伏晚期和患者黄疽出现前期数日为病毒排泄高峰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其粪便、尿液、呕吐物中的甲肝病毒,如果未经过很好消毒处理,就污染周围环境、食物、水源或健康人的手;另外患病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一旦易感者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的蔬菜、草莓、瓜果等均可患甲型肝炎,引起暴发或散发感染。
切断甲肝传播途径还要了解甲肝的流行情况
高感染率:在卫生条件差和卫生习惯不良的发展中国家,一生中受感染的危险大于90%。大多数发生在儿童早期,受感染者并无任何明显症状。疾病流行不常见,因为较大的儿童和成人都产生了免疫力,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较低。
中感染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和卫生条件好坏不定的地区,儿童在早期没有受到感染,经济和卫生状况得到改善后,有可能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因为感染多发生在年龄较高的人群中。
低感染率:在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良好的发达国家中,感染率较低,在高危人群的青少年和成人如注射吸毒者,男同性恋者,前往高危地区流行的人,与世隔绝的人群(如封闭的宗教群体等)中,有可能发生此种疾病。
调查表明,甲型肝炎病毒在流行与其在环境中存活能力有关。由传染源污染的一般环境中,甲肝病毒可存活1个月,98℃加热1分钟、紫外线照射、含甲醛或氯的去污剂都可将它灭活。甲肝病毒在水生贝类里能存活3个月左右。污染严重的水源,氯浓度亦不能杀灭病毒;水源清洁但水管通过的地区被污染,仍可发生传播。潜伏期内的饮食、保育、卫生人员和爱喝生水、吃生贝类的人群,都易感染甲肝病毒。
预防甲肝病毒传播,阻断甲型肝炎传播途径,要了解甲肝病毒的好发季节。一般来说,甲型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及早春季节发病率高,可能与秋冬大量上市的水产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