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简称甲肝)从感染到发病(潜伏期)约经一个月左右,起病急,多有发热,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痛)明显,尿色加深,巩膜、皮肤黄染,肝肿大,黄疸病例较多,大约在65%以上,病情较乙肝轻,病死率低,很少转成慢性,但传染性强,容易出现流行。
甲肝发病前(潜伏期末)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并且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比例较大,所以不易发现传染源和控制,这是甲肝容易出现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一、 流行特征
在已知的五型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发病占首位,以儿童和青少年多发。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病意识的加强以及在小年龄组的甲肝疫苗接种,近年来甲肝发病有向大年龄组转移的趋向,目前青壮年患甲肝的比例明显增大。甲肝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有春秋季两个发病高峰,据分析,本市春季高峰多受市区发病的影响,秋季高峰多受农村发病的影响。甲肝发病有较大的波动性,其发病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肝炎发病趋势。
二、 传播途径
甲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甲肝病人或隐性感染者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污染水源、食物、手或其它物品,传染给他人。
三、 预防措施
1、 提高防病意识 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2、 改变饮食习惯 减少或不在马路餐桌就餐,不喝生水(特别是农村深井饮用水),对水产品要确保煮熟后再吃。慎吃个体摊贩出售的凉拌制品。
3、 对易感者进行甲肝疫苗接种 全市在推行甲肝疫苗接种前,人群甲肝抗体水平相对低下,尤其是儿童比较明显。市区15岁以下儿童甲肝抗体阳性率在10~30%之间,青壮年也只不过达70%左右。所以潜在着甲肝暴发流行的可能性。自1995年以来,对学龄儿童开展了甲肝疫苗的接种工作,使10岁以下儿童甲肝发病明显减少。所以除对小年龄组儿童继续免疫接种外,有必要开展青壮年重点人群的接种。
目前使用的甲肝疫苗有两种,一种是国产的减毒活疫苗,保护期 3~5年;另一种是灭活的死疫苗,保护期20年以上,根据生活条件自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