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采用日本东亚sysmexf-800型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了150例肝炎后肝硬化、150例重型肝炎、114例急性黄疸型肝炎、107例慢性活动型肝炎和50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功能4项指标: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显示: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bpc和pct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特别是2组中的死亡与明显出血者降低更显著(p<0.05或p<0.01)。提示血小板的4项指标除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外,对评估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采用日本东亚sysmexf-800型血细胞自动计数仪对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指标进行了检测与比较,旨在对严重肝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出凝血机制异常情况和肝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1 材料和方法
选取我院1996~1998年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21例。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将521例患者分为:①肝炎后肝硬化(hlc)组150例,男116例,女34例,年龄18~75岁,平均(50.59±12.54)岁;②重型肝炎(重肝)组150例,男122例,女28例,年龄16~74岁,平均(43.37±12.93)岁;以上2组为观察组。③急性黄疸型肝炎(急黄肝)组114例,男89例,女25例,年龄13~60岁,平均(28.86±8.36)岁;④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组107例,男82例,女25例,年龄14~76岁,平均(33.54±11.59)岁;⑤健康成人组50例,为我院成人体检健康(无肝病、无血液系统疾病)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18~56岁,平均(38.82±11.45)岁;以上3组为对照组。
采用日本东亚sysmexf-800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全套试剂由东亚株式会社提供)。取静脉血20 μl立即加入10 ml稀释液内,混匀稀释后2 h内置仪器中进行自动测试,得相应的血小板计数(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血小板压积(pct)值为bpc与mpv的乘积。
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2 结果
2.1 血小板4项指标检测结果
hlc组、重肝组、急黄肝组、慢活肝组和健康成人组的血小板4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表1结果显示,hlc组和重肝组的bpc、mpv、pdw及pct 4项指标与健康成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hlc组和重肝组的bpc值和pc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组、急黄肝组和慢活肝组,且2组与各组的bpc和pct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hlc和重肝组与急黄肝组比较mpv值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慢活肝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而hlc和重肝组相比,血小板4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黄肝组、慢活肝组与健康成人组比较,除bpc值无明显差异外(p>0.05),mpv、pdw、pct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慢活肝组与急黄肝组比较,4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仅mpv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间的pdw值除健康成人组外,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各组肝病中,mpv、pdw值均比健康成人组有显著的增加,但平均值则仍在正常值范围;而在慢活肝、hlc与重肝组3组中,mpv、pdw 2值的增加,显示hlc组>重肝组>慢活肝组。
2.2 hlc组、重肝组的临床有关指标与血小板功能间的关系
hlc组:合并明显出血者34例(22.7%),死亡的30例(20%)中合并明显出血者12例(40%)。全组bpc异常率为66%(99/150),mpv异常率为3.3%(5/150),pdw异常率为14.0%(21/150)。重肝组:急性重肝6例,亚急性重肝13例,慢性重肝131例。合并明显出血者39例(26%),死亡的105例(70%)中,合并明显出血者35例(33.3%)。全组bpc异常率为57.3%(86/150),mpv异常率为5.3%(8/150),pdw异常率为14.7%(22/150)。
hlc组和重肝组的血小板4项指标与健康成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hlc组组内比较死亡与出血组的血小板4项指标均低于存活和未出血组,但仅pct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重肝组组内,死亡和出血组的血小板4项指标也低于存活和未出血组,但只有bpc和pct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组间比较,2组的存活与未出血组的bp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3 讨论
bpc、mpv、pdw及pct 4项指标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的有关参数[1]。本研究结果显示521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血小板功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病程的迁延,病情的进展和加重,以及发生严重出血,血小板的4项指标均发生明显的变化,hlc和重肝患者变化更明显,尤其bpc和pct 2值均明显低于健康成人组、急黄肝组与慢活肝组(p<0.05或p<0.01)。
肝病进展到hlc,尤其重型肝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由于肝功能衰竭,各种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本研究显示hlc和重肝患者在未发生明显出血前,bpc、pct 2值已显著下降。有严重出血与死亡的患者血小板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均有显著异常。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不论肝功能衰竭、门脉高压及黄疸均可导致血液方面的变化[2]。有研究显示,肝炎病毒(hbv、hcv)对骨髓巨核细胞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骨髓生成不良是bpc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3,4]。
综上所述,bpc、mpv、pdw及pct 4项指标的异常与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呈正相关,检测的严重异常幅度依次为重型肝炎组、hlc组、慢活肝组、急黄肝组。其中,bpc、pct比mpv、pdw敏感性高。提示各项检测的联合
应用和动态观察,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病毒性肝炎的预后作出评估。另外,在病理情况下,血小板可以很小,也可以呈巨型,可能缺乏颗粒,或呈串珠样等[5]。而我们测得的mpv、pdw值普遍比健康成人组增加,与有的学者观察的结果有异[3,6],尚需今后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thompson c b,jakubowski j a,quinn p g,et al.platelet size as a determinant of platelet function.j lab clin med,1983,101(2):205
2.叶维法主编.临床肝胆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9
3.王英杰,王宇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分析四项参数的测定及其意义.临床肝胆杂志,1995,11(4):190
4.叶晓光,冯国强.各型乙肝患者血小板功能的检测及分析.临床肝胆杂志,1996,12(2):101
5.余振玉编.血液病形态诊断学.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25
6.邹刚,徐新献.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