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为肝硬化的晚期表现,若腹水量大而经一般治疗又难以消退者,称为顽固性腹水。中医对此治疗的进展扼要介绍如下。
早期中医采用固定方药,单味药如甘遂、巴豆、芫花、商陆、大戟、二丑等;复方如峻川丸、臌胀丸、消水丸、十枣汤、走马汤、舟车丸、禹功散等。因其主要是通过肠道泻水,而利尿不显,由于反应剧烈,易引起电解质紊乱,故现已很少有人用此法。以后有人改用外敷,并探讨出不少疗效较好的经验方。
由于腹水病机复杂,虚实寒热各异,病情多变,固定方药往往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不少人创用了分型辨证的方法,提出治臌七法,治臌八法。在辨证分型上,各家繁简不一,少者3型,多则8型,随证辨治,提高了疗效。祖国医学对治疗此病有很多方法,归结起来为:“攻补二法”,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扶正固本,化淤通络,健脾益气,滋补肝肾,滋阴温阳与运脾利湿相结合。常用的方药:胃苓汤加减、舟车丸、九头狮子草、甘牛散等是以攻泻为主;当归、白芍、地黄、枸杞、首乌、山萸肉、鳖甲、沙参、玉竹、石斛、丹参、红花、赤芍、黄芪、黄精等则以扶正固本、滋补肝肾为主,二者兼用,效果尚好。
上述方药与疗法未能突出肝硬化发病机制与治疗用药的规律性,因此有人提出抓住病机坚固辨证,知常达变,由肝郁-气滞-血瘀-水积,涉及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气血的亏损,形成本虚标实之证,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组方用药,有效率可达86%-87%。
近年,以中药为主,用以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复,提高血浆蛋白(特别是白蛋白)、抑制纤维组织增生,促使肝内纤维组织软化,可以达到治本的目的。我科常年致力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的研究,创立中医“痰瘀并治”治疗各类肝炎及肝硬化的理论体系,开展了以化痰、清痰、豁痰、温痰结合活血化淤治疗各类黄疸病、鼓胀病的临床工作。目前已经成功研究出提升人体血清白蛋白的茯白方,利水的消臌方,退黄的顽黄方等等,兼取西药之长,用西药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氨苯蝶啶、速尿等取短期、间歇、联合或大剂量冲击等利尿,并配合支持疗法,如适当输注ATP、多种氨基酸、人血白蛋白、血浆、鲜血等,其疗效可有较大提高,有效率可达92%-96%。对肝性脑病,据报道中西结合治疗纠正率达54.1%,病死率为45.9%,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18.5%和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