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刚刚结束的第九届中国介入放射学学术大会上获悉,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治疗肝癌是介入最早开展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之一,此次大会热点集中在外周血管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治疗进展,以及分子影像和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的基础研究。
介入放射学在是中国起步较晚,所以即使是医生也了解不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单鸿教授介绍,随着医学的发展,许多血管性的疾病,包括所有血管堵塞或狭窄导致的疾病(如脑梗塞、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足、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病变和深静脉血栓等)、身体各个器官的小动脉瘤、血管破裂所致出血性疾病、大血管病变(如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等)等都可采用介入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各个脏器肿瘤性疾病采用介入治疗甚至可以根治;通过影像设备引导下对脓肿等病变进行穿刺引流,避免了创伤性较大的传统开刀手术。
介入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血管技术和非血管介入技术。血管介入技术通过在体外开一个3毫米左右的口子,把头发丝粗的导丝和不到2毫米粗的管子进入人体血管到达病变部位进行局部灌注药物(灌注技术)、用特殊的材料通过管子输送到病变部位进行堵塞(栓塞技术),引入小的气囊到达血管狭窄的部位将血管扩张(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即通俗所说的“通波仔”)以及在导丝引导下送支架到狭窄血管利用支架的弹性支撑作用使血管再通(内支架成形技术)。这些技术具有创伤性小、见效快、疗效确切及副作用少的优点,使一些内外科难治或不能治疗的疾病经过介入治疗可得到轻易的解决。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血管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随着血管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非血管介入技术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经皮肝胆管、输尿管、腹腔脓肿引流术和经皮胃造瘘术等已经逐步替代了需要剖腹置管的外科手术。CT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脓肿引流、囊肿硬化、硬膜外血肿抽吸、恶性肿瘤消融术等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