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超声现象
1.脾脏的解剖特点怎样?
脾脏为一个网状内皮细胞器官,呈紫红色,质地柔软脆弱,呈三角锥体。位于腹腔的右上腹部,在膈肌之下,胃的左后方,左肾的前上方,横结肠之下,被第九、十十一肋骨掩盖。成人脾脏长约11-12cm,宽约7cm,厚约4cm,重约150-250mg。
整个脾脏除脾门外,几乎都有腹膜掩盖。脾门是在脾脏内侧凹面的中部,为脾动脉、脾静脉及淋戏剧性官出入脾脏之处,披有腹膜的脾动脉、脾静脉即构成为脾蒂,超声显象能清楚显示出脾门和脾门处血管(主要为脾静脉)的声象图。
2.脾脏有哪些功能?
正常脾脏的生理机能至今尚未完全了解。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有四大生理机能,即破坏血细胞、储存血液、血液滤过作用以及免疫功能。1952年King和Schumaker报道了脾切除后可发生暴发性切除后感染(简称OPSI)以来,有些学者提出对脾功能的再认识和进一步的研究。据近来的研究报道,脾及通过其产生的酶来形成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四肽,称为Tuftsin,早己有肯定它有激活粒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作用,实验研究证实,用Tuftsin激活的巨噬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均有明显杀伤肿瘤细胞作用。用Tuftsin治疗肿瘤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命。鉴于以上情况,在临床实践中保留脾脏己得到重视。在我国保留性脾手术的报告己日益增多。B型超声对脾脏的检查,如能为临床提供确切的而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则对保留性脾手术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B超探测脾脏有哪些适应征?
(1)脾脏大小、形态和位置是否异常。①弥漫性脾肿大,②脾下垂,③游走脾,④脾萎缩。
(2)脾囊肿。①先天性脾囊肿,②假性脾囊肿,③寄生虫性脾囊肿。
(3)脾脓肿。
(4) 脾肿瘤。①原发性(良性、恶性);②转移性。
(5) 脾外伤。①脾实质血肿,②脾包膜下血肿。
(6) 左上腹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B型超声探测脾脏有哪些体位?
B型超声能显示脾脏大小、结构、脾门血管以及血管在脾内分枝走向,并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多个断面象,常用以下和种体征。
仰卧位。探头放置左腑后线附近,声束通过脊柱指向前胸壁,轻微侧面动或调整探头位置,则在左肾声象图的上方见有橘瓣形的确良 实质均匀性的低回声区,即为脾脏的冠状切面图。理想的脾脏冠状切面图应显示出脾的内上缘(上端)和外下缘(下端)轮廓。脾肿大时,右肋缘下斜切也能得到清晰的脾脏声象图。
右侧卧位。 取右侧面卧位,使人体侧面卧角度与床面保持45-90度,探险头放置在第8、9、10肋间扫查,适当调整体位角度和探头方向,此能进上步观察脾的形态,内部回声东击西和平共处脾门情况。
俯卧位。一般不常采用,如患者肥胖,肠道积气,肺气肿腹水等到,脾脏声象图显示欠清晰者,或需仔细探险测脾上、下端和脾门处病变者,可采用此法。探头脑自左第8肋间隙开始,向下移动,自上而下,各个肋间隙逐一探测。亦可自左户胛线的方向作多个纵切面,该法的优点能较好地显示脾的毗邻关系,并能弥补仰卧位和右侧卧位探测方法的不足。
5.正常脾脏的声象图有何特点?
正常脾脏的位置在左上腹,在肾的上方,其声象图表现为回声强度稍低的均质性回声,比肝脏回声强度略低或相似。脾包膜线光整,除内脏下垂或严惩肺气肿者外,一般在左肋缘下不能探及正常脾脏。
脾脏的外开象蚕豆,其上、下极圆钝,下极稍尖,上极稍方,外侧面(膈面)和肖呈隆起,整齐而光滑,内侧面(脏百)则明显凹陷,有特征性的脾门切迹和脾血管回声,这主要为脾静脉回声,脾动脉在脾门部的分支一般不易显示清楚。
6.脾脏的超声测量有哪些方法?
目前中国尚无统一的正常脾脏B型地眼声测量数据。对脾脏的测法甚多,或以体积、或以面积、或以断面、或以重量长度等。不少尝识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一系列测量数据。
常用以下几种测量方法。
右侧卧位。将探头入在脾区胸廓表面,相当于第九肋间(第8-10肋间),沿脾的长轴显示脾的纵断面,选择脾脏最长径所在部位和有脾门血管处冻结图象,进行测量,可测量脾脏厚径和长径。
仰卧位。将探头放置在左侧面腑后线附近,进行脾脏冠状扫查,以显示脾、肾声象图书馆及其与脊柱关系,然后将声束平面向前内侧面(腹侧)倾斜,即为前倾冠状扫查,直至清楚显示脾门部和脾的完整轮廓。冠状切面可测量脾的最大长径(上、下端径),前倾冠状切面可测量脾的厚径和传统长径。
脾脏的最大长径是指脾声象图的内上缘至外下缘间的距离,此径与脾脏解剖学的上端和下端间距比较一致
脾脏的传统长径是指脾下级至左肺下缘间的距离
脾脏的面积测量。日本学者Koga提出计算脾脏面积的公式S=K .ab.公式中S代表脾的纵断面积,a为长径,b为厚径,K为常数0.8- 0.9,正常人用0.8,肝病患者取0.9。
Niederau测量法即脾脏的长径,横径和余径的测量法,肺和脾上级外测交界处世哲学脾长径和横径的起点,从该点垂直向下,至脾下级为脾的长径。从该点垂直向内至脾内侧缘为脾的横径。长径和横向联合径相交成直角,该角的平分线为脾的斜径。
正常值:长径5.8 ± 1.8cm ,横径5.5 ± 1.4cm ,斜径3.7 ± 1.0cm。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考虑脾气脏增大(身材特别高大魁梧乾例外):① 厚径,男女分别大于4.0cm和 3.7cm;②传统长径达到或超过8cm ;③最大长径(脾上下端径)脾上下端径)超过12cm ;面积代表值(长×厚)大于25cm;④体积代表值(最长′ 厚′ 宽)男女分别大于 240cm3 和215cm3。
7.脾静脉测量有何临床意义?
国内有人用B超观察了30例正常人和3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患者的脾静脉。正常2 其肝端直径大于脾端,而患者组的脾端直径在在于或等于肝端。患者组脾静脉的肝端和脾端均分别大于正常人的肝端和脾端。作者曾观察了85例血吸虫肝硬化病人 的脾静脉的肝端和脾端的直径,结果如下,脾端大一肝端的78例(占91.76%),脾端等于肝端的4例,肝端大于脾端的3例。由此可见,超声测量脾静脉的肝端和脾端的直径比单一的测量脾端的直径更有价值,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脾静脉肝端可在胰颈后方,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处之前测得)。
8.正常人脾脏平均超声测值是多少?
正常成人脾脏平均超声测值
9.脾静脉与左肾静脉如何鉴别?
脾静脉 左肾静脉
汇入静脉 汇入门静脉 汇入下腔静脉
口径大小 较细(10.21mm) 较粗(15.81mm)
与胰体关系 多位于胰体后方的上1/3 多位于胰体后方的下1/3
或中1/3 或下方
位置高低 较高,在腹腔动脉起点 较低,在腹腔动脉起点下
下缘的下缘的下方,平 缘的下方,平均为15.5mm
均为5.1mm 在肠系膜上动脉起点下缘
下方平均为3.37mm
与肠第膜上动脉 在肠系膜上动脉前方 在肠系膜上动脉的后方,位于
的关系 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形成
向前下开放的夹角内
横断面上,与腹主 位于腹主动脉前方约 紧贴于腹主动脉前方
动脉前方的距离 1~ 2cm
与左肾上腺的关系 在左肾上腺的前方 位于左肾上腺的下方
横断面上形状 可呈圆形 多呈扁的椭圆形
10.脾脏肿大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脾肿大的在原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脾肿大。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急性病毒肝炎、伤寒败血症、全身粟粒性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和血吸虫病等。
(2)郁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肿大。各种原因的贫血、某种血红蛋白病、骨髓纤维和真性能红细胞增多症等。
(4)浸泣性脾肿大。如含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含神经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淀粉样变性和血色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