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对判定慢性肝病患者病情、指导治疗非常重要。目前肝组织病理检查仍然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由于肝穿是有创检查,限制了临床普遍使用。近年来,无创性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无创检查方法 越来越多
临床常用无创肝纤维化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指标如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生化标志物检测等,尽管方便但敏感性和特异性无法令人满意。影像学检查主要手段有超声成像、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纤维内镜等,利用肝脏形态、结构、大小、表面光滑度、实质回声强度、脾脏大小等来判定肝脏纤维增生程度,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但仍不够敏感,准确度亦不高。
无创诊断结果 越来越准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探索的各种血清生化指标组合模型评估肝纤维化方法,以及国外
应用较多的肝脏瞬时弹性测定(FS)法,使得无创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越来越多。
肝脏瞬时弹性测定(FS)法,利用肝脏硬度与弹性剪切波在肝脏中传播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原理,测定肝脏硬度值。慢性肝病过程中,剪切波在肝脏中传播速度越快,肝组织硬度值也越大,提示肝纤维化越重。国外研究资料对有病理诊断结果的1007名慢性肝病患者(其中肝硬化165名)进行FS检查,以14.6KPa作为诊断肝硬化的分界值,诊断肝硬化准确率高达92%。
诊断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模型,如Fibrotest(FT),包括谷氨酰转肽酶、肝珠蛋白、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ɑ2巨球蛋白和校正的年龄和性别指标,对于早期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较好。该模型如果与FS联合
应用,预计将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
应用前景。
无创诊断指导治疗 越来越迫切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治疗,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可以得到逆转。因此,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是判断病情、决定治疗及随访疗效的关键环节。对于临床表现较轻的慢性乙型肝炎,如果FS检查提示存在明显肝纤维化,就要尽早进行抗病毒、抗纤维化治疗。如果慢性肝病患者肝硬度值持续升高,需要及时分析病情变化、注意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如果FS检查结果高于50KPa,要高度警惕原发性肝癌。如结果高于60KPa,要注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FS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优点除了无创之外,还有价格适中、操作简便、可反复检查、便于随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