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超机未被应用于临床时,几乎没有人被诊断患有脂肪肝。但在医生开始用B超机做检查后,被诊断患有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被误诊为患有脂肪肝的人也多了起来。
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医生将B超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脂肪肝的唯一标准了,甚至仅凭一次B超检查的结果就对患者的病情作出诊断。目前,这种错误的做法在我国仍很普遍。
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的脂肪性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公布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列出了7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①患有无饮酒史,或男性摄入的酒精量每周小于140克,女性摄入的酒精量每周小于70克。人体摄入酒精量的换算公式为:酒精量(克)=饮酒量(毫升)*酒精含量(%)*0.8。
②未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等疾病。
③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症状。
④有体重超重或内脏型肥胖、空腹血压升高、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等表现。
⑤血清转氨酶、转肽酶出现轻、中度的增高。
⑥经做肝脏的影像学检测(如B超、CT等),其结果符合脂肪肝的诊断标准。⑦经做肝脏的活体组织检查,其结果符合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患者首先要具备前5项标准,并应同时具备⑥或⑦中的任何一项标准,才能被诊断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病诊疗指南》列出了5项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①患者有长期的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以上),男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大于或等于40克,女性每天摄入的酒精量大于或等于20克。或者患者在2周内有大量饮酒的情况,每天摄入的酒精量大于80克。
②患者出现了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出现蜘蛛痣、肝掌等症状(有的患者在患病初期也可没有临床症状)。
③患者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和平均红细胞容积等指标升高。患者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通常可在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④在进行肝脏B超火CT检查时可发现患者有典型的脂肪肝表现。⑤患者应排除存在感染了嗜肝病毒、遭遇了药物性肝损害和中毒性肝损伤等情况。
患者首先要具备①、②、⑤项标准,并应同时具备③或④项中的任何一项标准,才能被诊断患有酒精性脂肪肝。可见,做B超检查只是诊断脂肪肝的手段之一,仅凭B超的检查结果就确诊受检者患有脂肪肝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
那么,健康人为何会在做B超检查时被诊断患有脂肪肝呢?这是因为,B超的检查结果往往会受到检查者技术水平、临床经验的影响,并会受到机器的性能、被检查者身体肥胖或消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人们在通过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时,常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错误结果。
我们不能否定B超的检查结果对诊断脂肪肝有重要作用,但必须客观地对待B超的检查结果,切不可只做一次B超检查就给患者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