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乙肝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每年死于乙肝的人数超过50万。
3月1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贾继东教授在京做了《中国慢性乙型肝炎流行和治疗现状》主题演讲。演讲中,他提出,随着对乙肝认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意识到治疗乙肝必须要强效抑制病毒(即抗病毒)和提高e抗原血清转换(即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双管齐下。
乙肝治疗应“双管齐下”
据专家介绍,提高抗病毒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无法在体内被彻底杀灭,一旦患者免疫力下降,残留在患者肝脏中的病毒就会迅速地大量复制,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肝细胞进行攻击,进而导致肝硬化或肝癌。而另一个体现乙肝病毒是否活动的重要指标是e抗原,如果患者的e抗原为阳性,则表示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正处于复制的活跃期。因此,国际上公认的治疗慢性乙肝的目标是使乙肝病毒DNA和e抗原转为阴性,从而使转氨酶降至正常,达到预防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最终目的。
我国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也明确提到强效抑制病毒与e抗原血清转换对慢性乙肝的治疗都很重要。治疗乙肝,应“双管齐下”。
核苷(酸)类似物具抗病毒优势
据了解,现有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两大类。目前在我国正式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三种;干扰素则主要分为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两种。两大类抗病毒药的临床疗效各有千秋。现有资料显示,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优势明显,而干扰素则在e抗原血清转换上略胜一筹。
素比伏(替比夫定)是最新上市的核苷类似物,该药品由诺华制药公司研发,近期将获得欧盟批准,并且已经以Tyzeka为商品名于去年在美国上市。在3月18日全国爱肝日之前,中国药品监管部门已经批准素比伏(替比夫定)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替比夫定:乙肝病毒最强杀手
与前面提到的药品相比,替比夫定现在已成为乙肝病毒的最强杀手,去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美国肝病年会上公布的替比夫定两年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替比夫定不但抗病毒的作用很强,与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拉米夫定比较,素比伏具有更好的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药物拉米夫定(阴性患者中为82%比57%),并且e抗原血清转换率指标也极为突出:在转氨酶ALT大于两倍正常值的患者中,替比夫定治疗两年后,有36%的患者达到了e抗原血清转换。这意味着替比夫定能更有效将慢性乙肝患者推向治疗终点,再经过替比夫定巩固治疗一年后,即可停药。需注意的是在停药后,仍然需要定期监测乙肝病毒的活动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卫生问题。我们的治疗目标是将病毒载量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从而防止病程的进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说,“素比伏已显示了其在治疗24周内快速、显著的抑制病毒的能力,再加上其良好的安全性,这使其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颇具前景的治疗选择。”